參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自然人、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甚至地方政府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在民事法律關系中都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出現(xiàn),相互間不是隸屬關系,而是平等關系。
2.D解析: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通常是對等的、相互的。民事法律關系有物權法律關系、債權法律關系、婚姻家庭法律關系等。
3.B解析: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既是產(chǎn)生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的依托,也是確認民事法律關系性質(zhì)的重要依據(jù)。
4.B解析:依照行為人的意識狀態(tài),可將行為劃分為表示行為和非表示行為。
5.C解析:非表示行為指行為人主觀上沒有產(chǎn)生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但依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客觀上產(chǎn)生了某種法律效果的行為。
6.C
7.B
8.A解析:典權就是具有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雙重性質(zhì)的一類物權。
9.C解析:債的發(fā)生主要基于四種原因:合同、侵權行為、不當?shù)美蜔o因管理。
10.A 解析:抵押權,即債權人對債務人或第三人提供的不移轉占有而作為債務擔保的財產(chǎn),于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時,依法享有的就擔保財產(chǎn)變價并優(yōu)先受償?shù)臋嗬?/p>
11.B解析:債權人對債務人或第三人移轉占有而供擔保的動產(chǎn)或權利,依法就其價值優(yōu)先受償?shù)臋嗬莻鶛唷?/p>
12.D解析:消極義務是指義務人必須為消極行為或容忍他人的行為,又稱不作為義務。例如,不侵害他人的物權、人身權的義務等。
13.B解析:民事義務是民事責任發(fā)生的前提,沒有民事義務就沒有民事責任。不論是法定義務還是約定義務,當事人都必須履行,否則就要承擔民事責任,因此,義務與責任常常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
14.B解析:民事責任主要分成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
15.C解析:無效民事行為所約定的義務尚未履行的話,就無須再去履行。如正在履行之中,那么即應中止履行。對已經(jīng)履行的部分,按下列原則處理:①返還財產(chǎn)。②賠償損失。③追繳財產(chǎn)。
16.B解析:撤銷權須以訴訟的方式行使。
17.B解析: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Et起1年內(nèi)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18.B
19.A解析:按照我國法律的規(guī)定,繼承人只能是自然人。
20.B解析: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為:①提起訴訟。既包括權利人向法院起訴的行為,也包括權利人具有相同性質(zhì)的行為,如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保護權利的請求等。
②權利人主張權利。指權利人于訴訟外主張其權利的意思表示,可向義務人或義務承擔者主張。③義務人認諾。即義務人對權利人做出表示,承認其權利的存在,愿意履
行義務。
21.C解析: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所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是消滅了權利人享有的勝訴權,即權利人喪失了獲得法律強制保護的權利。
22.A
23.D解析:代位繼承只適用于法定繼承,在遺囑繼承或遺贈中不適用代位繼承。要約的撤回是指對尚未生效的要約阻止其生效的意思表示,撤回須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24.B解析:違約責任以合同有效成立為前提,若合同不成立、不生效、無效、被撤銷,縱使當事人有過失,對方有損失,也不發(fā)生違約責任,應為締約過失責任。
25.A解析:違約行為是構成違約責任的首要條件。
26.B解析:在有效力未定民事行為的情況下,有權人的追認是指明確表示同意使效力未定的合同變?yōu)榇_定有效的合同。該追認行為屬于單方民事法律行為,無須征得相對人的同意。
27.B解析: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上述致使民事行為效力待定的事由的相對人,為“善意”相對人。
28.D解析:不得通過代理人進行的法律行為,主要是具有人身性質(zhì)的行為和當事人約定應當由特定人親自為之的行為。具有人身性質(zhì)的行為主要是指立遺囑、婚姻登記、收養(yǎng)子女等行為,后者主要是指有嚴格人身性質(zhì)的債務,如受約演出,即不得代為出演。
29.B解析:對于金錢債務,無條件適用繼續(xù)履行。金錢債務只存在遲延履行,不存在履行不能,因此,應無條件適用繼續(xù)履行的責任形式。
30.C解析:對于非金錢債務,有條件適用繼續(xù)履行。對非金錢債務,原則上可以請求繼續(xù)履行,但下列情形除外:①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履行不能);②債務的標的不適用強制履行或者強制履行費用過高;③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nèi)未請求履行(如季節(jié)性物品之供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