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學熱”在我國越演越烈,民間開設(shè)有大量國學培訓班,各地中小學也引進了國學課本,各個大學也相繼建立了國學研究機構(gòu)。很多然認為國學就是《三字經(jīng)》、《千字文》、就是《尚書》、《論語》、《史記》、《漢書》。這種理解實際非常片面。要知道,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jù)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哲學以儒家哲學為主流,包括道學、佛學、百家學等。本文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下國學中的一支,道家宗派。
“道”字見于《老子》(《道德經(jīng)》以此為篇名)。道家、道教奉老子為始祖,道家、道教的名稱也由此而來。什么是道?《道德經(jīng)》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先秦其他經(jīng)典中的“道”:“道之大如天,其廣如地,其重如石,其輕如羽,民之所以知者寡。”(《管子·白心》);“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則(且)也。顯明弗能為名,廣大弗能為刑(形),獨立不偶,萬物莫之能令。”(《黃帝四經(jīng)·道原。道教的正式分派,一般認為是開始于宋、元。
道家經(jīng)典著作也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上,道教較有影響的共有7個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靈寶派、天師道、閣皂宗、閭山派、六壬等。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葷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子孫廟”。
全真道:源于鐘離權(quán)、呂洞賓的內(nèi)丹思想,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很多,如龍門派、遇仙派、凈明派、南無派、隨山派、崳山派、華山派、清靜派等。
真大道教:胡金時創(chuàng)立,胡元以后逐漸衰微,逐漸歸并到全真道中。
太一道:胡金時由衛(wèi)州〔即今河南淇縣〕人蕭抱珍創(chuàng)立,元末以后逐漸衰微。其教主要崇奉“太一神”。
凈明道:南宋時創(chuàng)建,明朝以后該教逐漸歸入正一道。
上清派及其支派“茅山宗”:在隋朝到初、盛唐、宋時成為當時道教的主要派別,傳道范圍也從南方延伸到了北方。以“元始天尊”為最高神,供奉三茅真君。
武當派:明代張三豐于湖北均縣武當山創(chuàng)立。供奉真武大帝為主神。
明朝以后,道教主要分為“正一道”和“全真道”二大派別,其他宗派全部歸納到這二個宗派之下。
如需獲得更多國學相關(guān)資訊,如國學資訊、國學人物、國學書苑等,敬請密切關(guān)注唯學網(wǎng)行業(yè)培訓欄目國學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guān)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