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始于唐朝,是我國獨具魅力的拉弦樂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二胡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高。本文將為大家淺要介紹《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這三首二胡名曲。
《二泉映月》是我國民族器樂曲中不可多得的傳世之作。曲中二泉,即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華彥鈞(阿炳)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家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人生。作者運用二五個的演奏,配合多種弓法的力度變化,流露出壓抑悲愴的情調,繼短小的引子后,旋律呈微型流動,恰似作者端坐在泉邊沉思往事。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jié),在全曲中出現六次,它從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qū)上流動,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而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申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揮發(fā)。此曲纏綿情深,如泣如訴,具有深厚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大江南北廣泛流傳,深受喜愛。
《聽松》華彥鈞(阿炳)曲。相傳宋朝時候,兀術被岳飛打敗、狼狽逃竄至無錫惠泉山下,躺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喊聲震天的聲音!堵犓伞繁闶敲鑼戇@個故事,所以又名《聽宋》。這一說法雖屬牽強附會,但樂曲氣魄豪邁,感情奔放,也可作此解。作者通過松濤借物詠懷,在贊揚民族英雄岳飛軍威的同時,傾注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堅定自信的意志。曲調剛勁有力、跌宕起伏;結構前后對稱、主體突出。氣魄宏大的引子,猶如呼嘯的松濤震蕩山谷,使人感受到一種堅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樂曲的旋律進行酣暢,一氣呵成。前半部以微弱的顫音和斷奏引出強有力的號角音調,后半部采取不規(guī)整的自由變化重復。全曲速度和力度倏忽多變,具有戲劇性效果。在演奏上大都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極快速度的十六音符時也字字清楚有力,這是樂曲氣勢豪放的因素之一。此曲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情感強烈而氣勢磅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寒春風曲》華彥鈞(阿炳)作曲。樂曲的一部分曲調、演奏手法與《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調較多地在明亮音區(qū)進行,更為活潑流暢,舒展寬廣,使聽者感覺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
上述三首二胡曲目均為華彥鈞(阿炳)作曲。阿炳(1893-1950),是我國著名的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曾一度淪為街頭流浪藝人,飽受苦難,雙目失明。阿炳作品很多,是我國音樂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其中二胡曲有《二泉映月》《寒春風曲》《聽松》。
(如需獲得更多二胡名曲等相關知識,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文藝體育欄目樂器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本頻道除小提琴、古箏等樂器類最新新聞外,還有各種鋼琴培訓、二胡培訓等課程資訊,歡迎廣大樂迷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