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家澈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yè)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yè)者。南宋還出現(xiàn)了洪邁的《棋經(jīng)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xù)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xiàn)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桔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現(xiàn),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