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越小,越要管理好“猴子”
有些小團隊的領導,為了保證高效,凡事總想親力親為。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樣可能會導致員工無事可做,上司卻忙不完。那么,小企業(yè)要如何做管理時要注意什么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01 一家小飯館背后的管理問題
很多小團隊領導有個習慣:什么都想自己干。
這可以理解。由于企業(yè)組織架構太小,為了保證高效,領導者凡事總想親力親為。
就像經營小餐館,高峰時期老板可能在收賬之余還能兼顧著擦擦桌子、上上菜。如果他愿意,甚至還可以干涉廚師。
之前公司樓下新開了一家炒菜店,開業(yè)當天生意火爆,但后期轉化并不高。
為什么呢?
不是因為菜品不好吃。相反,我們公司一致認為這家店味道可以排上附近榜單前三名。
但它上菜真的太慢了!
這個餐館對標客戶主要是像我們這類上班族,因此餐飲要求不只是好吃,出餐速度還得快。
但我們點餐40分鐘過去,還一道菜沒上。
你肯定會說,上菜慢關老板什么事。別急,讓我給你們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
按道理來說,顧客點單后,廚房會按順序出餐。但由于這家店在主營炒菜之外,還兼做蓋飯、炒飯之類,為了保證高效,如果后點的蓋飯和前面點的炒菜一樣,可以在炒菜的時候兼帶蓋飯。
打個比方,廚房正準備炒青椒肉絲這道菜,而你剛好點了青椒肉絲蓋飯,那你很可能搶占先機,和這道菜一起出鍋。
但問題來了,如果你和你同事都吃蓋飯,你吃青椒肉絲蓋飯,他吃蒜苔臘肉蓋飯,另一個吃別的。你的先上來了,他們的還沒上來,就會出現(xiàn)催單行為。
這種催單行為直接反饋給老板,老板就會開始干涉廚房的炒菜節(jié)奏。
所以每隔一會兒,就會聽到老板喊廚師:
“你先把水煮肉片弄了”
“你把花菜臘肉蓋飯先炒出來”
結果越搞越亂,出餐速度也越來越慢。
我們可能說這個老板不會經營,但很多時候,公司管理者又何嘗不是這個老板?
02 請警惕跳到你背上的“猴子”
如果你是公司管理者,相信你一定有這樣的體會。
員工在遇到問題時,他們可能不會想著自己解決,而是會先向你尋求指示。比如:
“老大,這個項目怎么處理”
“領導,這幾個方案選擇哪個”
“這個東西需要你過目簽字”
……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怕是能力強的管理層,也不能保證當下能解決所有事情,所以你只能告訴他:
“先放著吧,等我有空再來看看!
“這個方案不行,等我看了之后再告訴你應該選擇什么方案!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表面看是你督促了所有事情。但實際上,你分擔了員工的任務。你的身份從監(jiān)督者轉向執(zhí)行者。
這就是比爾·翁肯談到的“背上的猴子”理論。
所謂的“猴子“,指的就是“下一個動作”。
舉個例子,當你將一個項目分配給某個員工時,該員工身上就開始背了一只猴子,他需要喂養(yǎng)這只猴子。
此時,他是執(zhí)行者,而你是監(jiān)督者。
但是當員工請示你,你告訴他你來處理這件事時,這只猴子就會從員工身上跳到你的身上。
此時,你成了這只猴子的喂養(yǎng)者,而詢問你處理進度的員工,成了監(jiān)督者。
管理者要警惕成為猴子的喂養(yǎng)者。
然而很多管理者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小公司尤甚。
這是因為小公司人力有限,為了盡責完美,管理者希望盡可能參與到公司所有項目中去。
在我們遇到的案例中,就有很多小公司所有業(yè)務的最終決策權都在最高管理層上。小到日常打印紙報銷,大到項目的抉擇。
一旦管理層因為忙沒辦法處理,就會造成項目停滯不前。
最終的結果是,員工無事可做,而上司忙不完。
看看你辦公桌上待處理的事項吧,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是突然跳到你身上的猴子。
03 把猴子放在員工身上
抓到猴子之后呢?最好的方法是,將它們還回到員工身上。
很多管理者之所以會包攬所有業(yè)務,除了盡職盡責外,還在于對員工的不信任。
想象一下,如果員工有事請示你,你之所以更愿意自己來處理,是不是本能覺得員工處理得不會比你好,不必浪費時間。
先別急著否認。
還是剛才的例子,假如員工提供兩個方案給你,讓你做選擇,你會怎么辦?
很顯然,如果你信任員工,你會放手讓對方去做決定。
相反,如果你不信任員工,我相信結果一定是你認真看完幾十頁方案后告訴她,你覺得A方案更好。
又或者是,你覺得兩個都不好,你決定之后提供一種更好的方案給她。
這時候,猴子就跳到你身上了。
然后公司管理陷入死循環(huán):你覺得員工做事不行,員工覺得你太難搞。
久而久之,員工不敢也不愿意再去做決定。
比起獨立思考處理業(yè)務,他們更愿意讓你做出選擇,將猴子放在你的身上。
因為他們覺得,最終方案是由你決定和修改,自己沒必要白費力氣不討好。
這樣一來,員工躺平擺爛,公司積極性不高。
基于此,你應該怎么做呢?
信任員工。
這種信任不是口頭表示,而是讓猴子回到員工身上,并加以引導。
作為管理者,你要學會引導員工做出抉擇,而不是幫他們做出最終決定。
為什么不選擇B方案,這個方案哪里不足?為什么選擇這個方案,這個方案好在哪里?又或者可不可以改進一下,然后做到更好?
在這過程中,猴子始終在員工身上。
你可能覺得這只是小事,但這能讓員工感覺到你對他們的認可和信任。
在《信任的速度》中,斯蒂芬·科威曾談到,高信任水平能夠提升生產效率,節(jié)約人際交往、互動關系以及談判與交易等成本。
長此以往,員工不僅提高工作積極性,還增強了獨立處理業(yè)務的能力。
接下來,員工將按照討論結果,繼續(xù)喂養(yǎng)跟進猴子,而你只需要定期監(jiān)督即可。
04 管理好猴子,就要定時喂養(yǎng)他
當然,這只是假設最理想的狀態(tài)。
但更多的情況是,很多還回去的猴子,做著做著就消失了。
比如你讓員工就A和B兩個方案進行比較,你希望的是看到兩個方案比較的綜合結果。
但最終結果是,員工為了省事,可能只調查A方案,而B方案以一句“不可行”就一筆帶過。
甚至有些項目被員工一拖再拖,最后可能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
因此,為了管理好猴子,你需要定時喂養(yǎng)它們。
這里的喂養(yǎng)不是讓你把猴子抓回到你的身上,而是要定期監(jiān)督,確保它們不被餓死。
一般而言,下屬的背上不會只有一只猴子。出于公司業(yè)務和發(fā)展考慮,上司可能分配好幾只猴子給同一個下屬。
一旦猴子多了,免不了忽略和不能及時喂養(yǎng)。
根據(jù)上司對項目的輕重緩急要求,下屬會對猴子按照次序進行排列喂養(yǎng)。排在前面的重要的猴子,自然能得到優(yōu)先喂養(yǎng),而靠后的猴子,則很有可能被后來更緊要的業(yè)務擠下去,直至消失不見。
為了防止猴子消失,你需要安排時間詢問這些猴子的情況。
記住,一定要確定好時間。
很多管理者有個問題,事情忙起來或員工無話可說的時候,他們會延遲甚至取消和員工碰面了解項目的機會。
比如你約定好第二天早上10點的時候要和某個員工討論這只猴子的喂養(yǎng)情況,但前一天下班前員工告訴你業(yè)務還沒進展,此時你會怎么辦?
你可能覺得反正沒有進展,不必浪費時間。
但好的做法是,按期碰面。你可以和員工交流項目為什么沒有進展,怎么解決當下的問題。
相信我,如果他試圖遺漏了這只猴子,但在碰面前一天晚上他熬夜也會記得喂養(yǎng)這只猴子的。
這就是巡查的作用。
一旦決定保留下猴子,管理者一定不要讓他們活活餓死。
企業(yè)管理者要明白,你的職責不是幫員工分擔任務,而是帶領員工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警惕過度管理陷阱。
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以上是關于用戶增長師的相關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用戶增長師信息,第一時間了解用戶增長師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唯學網用戶增長師欄目,如有任何疑問也可在線留言,小編會為您在第一時間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