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學又稱行政學,在發(fā)達國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具有眾多理論流派,多學科交叉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一門科學。要想學好行政學,首先要把這一學科的邏輯體系了解清楚,本文就將為大家介紹行政管理學的邏輯體系。
人們打開行政管理學教科書,會發(fā)現(xiàn)都是板塊式結構,都是行政管理要素排列法,而且至今出版的一百多種行政管理學教科書,無一不是這種結構。有的教材排列十幾種管理要素,有的甚至排列二十幾種要素。這種管理要素排列法就給人一種行政管理學沒有邏輯體系的印象。誠然,一個沒有邏輯體系的學科不能成為學科,行政管理學當然有自身學科的邏輯體系。但是,要掌握行政管理學的學科體系確實比較困難,這也許是普通自學者無法做到的。沒有掌握行政管理學的邏輯體系,只好一章一節(jié)地背書,背了又忘,忘了又背,困難較大。
那么,行政管理學的邏輯體系是什么呢? 一本較好的行政管理學教材,它必須回答國家事務由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為什么管的問題。也就是必須闡明行政管理的主體、客體、過程、方法、保障和目的的問題。這本身是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管理要素的排列不是毫無聯(lián)系的一盤散沙。
誰來管,也就是指行政管理的主體,指行政體制、行政組織、行政機關管理、行政領導者、人事行政及行政道德。具體地說就是指各級政府和國家公務員。
管什么,也就是行政管理的客體,指行政職能,亦即政府職能。
怎么管,一是指行政管理過程,即行政領導、行政決策、行政執(zhí)行、行政協(xié)調(diào)、行政監(jiān)督等。二是指行政管理的方法,一是技術方法,二是依法管理,即行政法規(guī)或行政法律規(guī)范。為什么管,是指行政管理的目的,亦即行政效率。為此相關的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必須進行行政改革。 應當指出的是,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學的邏輯起點。行政管理學的宗旨是行政效率,是其研究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當前國內(nèi)學者對行政管理的主體、客體、過程和方法的研究,都是圍繞著提高行政效率進行的,是以效率為目的的,目前出版的一百多種行政管理學教科書都是從效率作為邏輯起點的,只不過不同的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強調(diào)不同的管理過程盡管管理要家排列法給人以零亂而無邏輯的感覺,但是行政管理學內(nèi)在的邏輯體系是非常明確的。這是整體把握行政管理學的關鍵,否則就不可能與行政管理要素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所學的知識也是零散的、片面的、不成體系的。(如需獲得更多行政管理相關資訊,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wǎng)管理研修欄目行政管理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