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入行各種途徑對比
有句話說得好,制造業(yè)的核心是模具,模具的核心是模具設計。由此可見模具設計在整個制造業(yè)中的地位。
步入二十一世紀已經有了十二個年頭了,中國的制造業(yè)已經越來越成熟,規(guī)模也是越來越大了。模具設計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到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行當。(其整個發(fā)展歷程可以看我以前發(fā)表的系列文章《模具設計發(fā)展史》)特別是在模具業(yè)內人士,由于中國特色的問題,模具行業(yè)很多崗位技術工人的工資目前僅僅比普工高一線,僅僅有幾個少數例外。而在整個模具業(yè)內,收入最高的無疑是模具設計和編程。這也就導致一個現(xiàn)象,幾乎每個模具業(yè)內人士都想做設計。尤其是初入行的新人,更是如此。很正常,人往高處走嘛。無論是哪一行,初入行的時候誰都想做得最好,拿最高的收入。
這也是導致目前模具設計行業(y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主要原因,不管是畢業(yè)新人,還是做了幾年的加工的技術工人,一有機會都會想辦法擠入這個行業(yè)。自然能力就沒有辦法保證了。而且,因為人才充足,也導致目前的整個行業(yè)狀況發(fā)生了許多新的變化。首先一個變化就是,現(xiàn)在已經沒有多少公司愿意招模具設計學徒了。然后就是初級設計師乃至中級設計師的工資都不是很高了,因為能勝任這個位置的人太多了,競爭很激烈。這也就導致模具設計師在拿到高工資之前要度過好幾年的黑暗期,這個過程一般是1-3年,這也是一個磨練的過程,如果能夠在這個黑暗期抵擋住工資低,工作強度大等困難,還能夠像海綿一樣如饑似渴的吸收知識,那么光明的未來就會到來。很多新人入行的時候雄心勃勃要干出一番事業(yè),結果也就在這個黑暗期折戟沉沙,熬不住就轉行去了。
所以,能否在模具設計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yè)站穩(wěn)腳,最關鍵的還是最初的這段黑暗期。能否安然度過這個黑暗期以及這個黑暗期的長短最主要的還是看是如何入門的,基礎是否扎實,工作土壤是否是有利于生長。等等因素。在此,我就列舉下目前最常見的幾種入行途徑,以及這集中途徑中如何學習才最高效,以供大家參考。
一:公司直接從學校招人培養(yǎng):
這種模式曾今非常流行,二十一世紀初的幾年可以說每個模具行業(yè)的大公司都會用這種途徑來補充新血,尤其是臺灣公司,更是如此。不過,這種模式到現(xiàn)在已經比較少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列舉下:
1:一個是人才市場上新人很多,能做事的人也很多,已經并不需要自己花漫長的時間來培養(yǎng)了。而且這樣成本也低很多,因為,一個工程師的成長是在不斷的失誤中吸取教訓成長的。而培養(yǎng)他的公司則要為這些買單?墒呛芏喙こ處熞坏┏岚蛴擦司惋w了,導致很多公司怨念很大。這個就涉及到企業(yè)文化,員工的忠誠度,公司待遇,個人規(guī)劃等等一系列原因。公司眼中的你和你自己眼中的你往往難以取得等值。而到后來,大部分公司干脆就減少了這種培養(yǎng),再加上開設這類專業(yè)的學校越來越多,畢業(yè)生也越來越多,此消彼長。所以,現(xiàn)在的畢業(yè)生們再想走這條路,也不是這么好走的了?捎霾豢汕。大多數畢業(yè)生等都等不到這樣的機會了。
2:這種培養(yǎng)本身就有嚴重缺陷。
首先的問題來源于學校。這種模式的前提條件是,招來的新人要具備必要的基本知識,能夠很好的學習和融入公司?墒牵F(xiàn)在的學校對專業(yè)技術的培養(yǎng)還是太過薄弱,博而不專。一個模具設計專業(yè)往往要學十幾門課程,其中關系到模具設計卻只有少少的幾門。比如機械制圖,鉗工基礎,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公差與配合,模具設計原理等等。其中大多數的課程與其他機械行業(yè)沒有區(qū)別。唯有模具設計原理是特色,可是,這一門課程里卻講了整個模具行業(yè)里的全部模具,冷沖壓,注塑模,擠塑,吹塑等等等等。更離譜的是,整個學習期間,居然只做一套畢業(yè)設計,實在是太不合理了。而畢業(yè)后進入工作狀態(tài)往往只做一種模具,還不一定是畢業(yè)設計的這種。而且,學校里學習到的那種學院派的設計方法到了公司直接全部推倒重來,許多在學校花了大量時間理解和記憶的復雜的公式在公司根本不用,直接給出個經驗數據,照著表格選就是了。這樣就導致公司滿懷熱忱招來的人結果并沒有具備太多的知識。甚至還不如一個在現(xiàn)場做了幾個月模具,自學了機械制圖的高中生?梢圆豢蜌獾恼f,現(xiàn)在學校培養(yǎng)的模具設計畢業(yè)生大部分并不具備太多的專業(yè)知識。唯一有點用處的也就是軟件了。但也是作為基礎而已。
新人們以一張白紙的態(tài)度進入公司,公司的培養(yǎng)方式一般是這樣的:首先安排做幾個月的鉗工學徒,熟悉下現(xiàn)場和模具結構。結果幾個月下來后,有的人會調回工程部,而有得干脆直接就做模具學徒,放棄回工程部,或是被公司劃入現(xiàn)場了。進入工程部的新人們接下來就是指定師傅,由老工程師帶著做事,同時自己學習軟件。軟件的學習基本是自學式,有問題的時候就問主管或是師傅。等軟件可以了就幫著師傅做事,打打下手;蚴遣恢更c固定的師傅,那里有事就去那里做,在整個過程中,絕對不會有人系統(tǒng),全面的講解整個模具設計的必要知識,往往是開會的時候講下。一大堆人坐在會議室里聽主管上課。放上幾個幻燈片,講上幾個案例,然后下課。而即使這樣難得的上課時間,也要間隔很長時間才有,等下次上課的時候,是很難跟上一節(jié)課聯(lián)系起來的了,講過的東西要么消化要么忘記。如此下來,往往要花上幾個月甚至是幾年才能有幸聽個完整。這個時候,主管都不知道是不是換了幾個了。(以上為親身經歷,寶成裕元集團旗下公司,差不多一個月講兩三課)可以說,公司的培養(yǎng)方式,基本上是放羊的方式,你自己愿意學,多搞些資料,天天對著現(xiàn)場研究技術,請教師傅,很快就能上手做事。如果懶的話,幾年都不能獨立做事也是常有的事,這種現(xiàn)象在女孩子身上比較常見。很多進去的時候是助理,做了兩三年也還是助理或是繪圖員。所以,這種放羊式的培養(yǎng)方式是很考驗新人的主動性的。缺點很明顯,就是慢啊。一個新人要想能獨立做事,最少要半年,一般在1-3年。而且,即使能獨立做事了,也還有個更要命的問題。以下分析。
3:公司培養(yǎng)出來的設計師,在能力達到獨立設計的時候,很多人就考慮要飛了,可是這個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只會設計公司的模具,外面公司的模具根本不會。這種情況在一些專業(yè)做某個產品的大公司最常見,比如做手機的公司,來來去去就是各個型號的手機。上蓋,下蓋,電池蓋等等。除非幸運的找到剛好也是做這個的公司,不然很少有公司愿意要只會設計一種模具,而且不是自己公司這種產品的模具的設計師。面試的時候主管會說:哦,你以前設計手機模具的啊,我們做汽車模具的哦,不要意思了。我們需要有對口經驗的。雖然模具原理是想通的,可是不同品種的模具設計方法確實差的很遠,而且有一些數據不同的公司會有不同的觀點,是以只做過一家公司的設計師往往生存能力很弱。這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f,一個設計師前三年一定要多跳幾家公司,以博眾家之長了。要想在第一家公司就學會很多種類的模具設計,除非這家公司是專業(yè)的模具廠,可是專業(yè)的模具廠卻很少招這種學徒,多是要有經驗的人。因為專業(yè)模具廠做得都是客戶的模具,要求很高,工期很緊,根本接受不了頻繁出錯,很多出口模具有一點小問題客戶都不接受,因為出口模一般都是不接受燒焊的。不像自己做產品的公司,出了錯燒燒焊再來過,難看一點沒關系,能打出產品就可以了,模具報廢的情況很少出現(xiàn)。這也是為什么專業(yè)模具廠不敢招學徒的原因,代價太大了。一套模具沒做好可能就丟掉一個客戶,一家公司能有幾家客戶供折騰呢!
綜上所述,這種模式到現(xiàn)在已經越來越少了,而且也只適合主動性比較強的新人。覺得自己適合的在校生如果遇到比較好的公司以這種模式招學徒倒是可以考慮進入,但是一定要搞清楚,是鉗工學徒還是設計學徒,很多公司招工的時候不講清楚,模棱兩可,等你進去了卻是做鉗工學徒,又簽了幾年合同,到時候哭都哭不出來了,F(xiàn)在的問題是,就算你想進,招工的卻少了,以至絕大部分的畢業(yè)生不得不出去找其他的工作,或是做模具學徒來學習。以下就論述這種入行模式的情況。
第二種模式就是進模具廠做鉗工學徒,或是加工學徒,以此學習模具技術,幾年后自學或是找人學習軟件和設計,再轉設計。
這種模式可以說是現(xiàn)在的一個主流了,因為沒有辦法在一畢業(yè)就直接進公司做設計學徒,就只有想辦法先做鉗工學徒了,因為鉗工學徒和設計學徒不一樣,這個是會大量招工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一個模具廠的工人是要保持一種金字塔結構才是最有利的。
常見組合如下:主管一個,鉗工組長,加工組長幾個,師傅,輔師要在組長的人數上多個2-4倍。再然后就是各個層次的學徒了。能力強一點的學徒已經在向輔師轉化,而新進的學徒還在做最簡單的工作。這樣,各個層次的人都有,才是最合理的組合。
很少有公司不要學徒直接招輔師和師傅,這樣大量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不得不用有技術的師傅來做,不但不劃算,師傅們也會有怨言。、
那我們就來討論下這種模式下的學徒晉升位設計師的路是如何走的吧。 首先,剛入行的時候,什么都不懂,因為門檻低,不止是模具設計,數控編程等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會做模具學徒,很多其他專業(yè),特別是機械專業(yè)的,還有沒有讀過專科的高中生,甚至更低一些的新人,都會選擇進入模具廠做學徒,都是一心想學好技術,拿高工資。
可是進來后卻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是殘酷的,現(xiàn)在的模具行業(yè)早已不是當年黃金時代白銀時代的工資了。(參考前作:《模具設計發(fā)展史》)尤其是學徒工資,更是低的離譜,很多連一千都不到。比普工都不如。要是問起為什么這么低,公司會說,工資低是暫時的,等學好技術工資自然就高了。很多人都信了,老老實實苦熬下去,在沒有人指點的情況下,本本分分的做事,在工作中學習技術。一點一點的等著師傅擠牙膏似的教著一點一點的東西。如果遇到好一點的師傅還好,如果師傅比較保守的話就更慘了,除了最簡單的東西以外幾乎什么都學不到;旧蠋啄晗聛砟軐W到師傅的一半就不錯了。而且,因為現(xiàn)在模具行業(yè)的分工非常細,每個工種的工作范圍都非常明確,這樣就導致學徒們可能做了幾年只學到了某個或是幾個工種而已,對模具的整體知識可以說很少接觸。
那么,到了這一步,接下來的路如何走就要因人而異了,基本上有這么幾種情況比較常見。
一:原本是想學設計的,或是在學校里學的就是,但是沒有這個環(huán)境和氣氛,尤其是住集體宿舍的。雖然電腦可能不少,但大多數都是在上網,聊天,游戲,電影,或是炒股什么的。能拿來學習的很少,即使有個別一開始是在學習的,但是慢慢的受到別人的影響,就難以安下心來學習了,特別是遇到難題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情緒會比較低落,往往會找個理由給自己放松下,這一放松就麻煩了。也許是電視太好看,也許是游戲太精彩,也有的是談了女朋友,大量的業(yè)余時間不得不圍著女友來轉了。慢慢的,學習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最后很多人原來買來打算學設計的電腦終于變身成了娛樂工具。
所以,如果有自學設計的朋友想避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住集體宿舍,自己搬出來租個小房間,不要簽網線,老老實實專心學習,這樣才有可能靜下心來,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除非運氣很好,同宿舍的幾個兄弟都是很上進的,都是在學習的,這就沒問題了。不過這種情況應該是極少的了,畢竟年輕人,大多還是比較貪玩的。
二:也就是上面說的,自己出來租房子,一個人或是找個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當年我就是和兩個兄弟一起合資買電腦,租房子自學的設計。)兩三個人最好,這樣遇到問題還可以互相討論。然后從各種途徑找到一些學習資料,一點一點的來學習設計。這個時候最主要的是要合理規(guī)劃,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來學習。能有個前輩在這個時候指點一下是最好的了。(第七篇文章就是討論下這種背景下應該如何自學的問題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一般,能堅持下來學習的人,在半年到一年左右,基礎就已經差不多了,接下來如何走就看自己如何選擇了,如果基礎打的好,可以多留意人才市場的招工信息,如果有招設計學徒的就馬上去試下。不過這種機會現(xiàn)在已經不多了。另一種就是,找個水平過硬的師傅再系統(tǒng)的學習下。一般來講,找開工作室兼帶徒弟的培訓中心是最合適的;A好的一兩個月就可以出師了,學的慢一點的也就是時間會長一些,最多三個月,一樣的能學好。畢竟已經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自學,比起專心做學徒,從不自學的人來講要好很多的。
三:就是做多幾年模具鉗工,做到師傅級別,工資也不低的。這種情況一般是做了幾年后覺得太累,或是煩了,就想轉到模具設計上去。這種情況屬于是被動轉了,這種情況也很常見。一般做了幾年鉗工的朋友,因為前期很多沒怎么自學過軟件,轉設計最大的障礙就是電腦的應用了,技術反而沒什么問題,因為加工和結構都懂了的。只需要克服軟件的使用,圖紙的設計,還有3D拆模的技巧就可以了。
不過,往往到了這個程度的朋友工資都不低了,同時年紀也不小了,多半都已結婚得子了,一下子幾個月不工作,沒了收入,壓力也是很大的,很多朋友下不定決心轉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個了。而且,年紀太大了接受軟件的難度也大了些,不如年輕人學得快了。好在這些都不是大問題,我?guī)讉這種情況的學生都是學了兩個月左右就工作了,開始工作的時候壓力比較大,速度老是跟不上,三個月到半年后就基本上沒有問題了。畢竟,軟件是可以靠勤練來解決的,不像模具技術,不是一朝一夕能學好的。
到了這個程度,要不要轉設計,就要看自己個人的規(guī)劃了,如果只是想再打幾年工,然后回老家自己創(chuàng)業(yè),那么是沒有必要轉的了。如果還打算再模具這個行業(yè)做下去,那么轉設計會更好一些,雖然工資上的優(yōu)勢并不是很明顯,高端的設計師比起高端的鉗工師傅收入高的有限。
但區(qū)別還是有很多的,我總結了下,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個是勞動強度,做模具還是很辛苦的,年輕的時候能吃苦,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飯,但是年紀大了過了三十歲,再像以前那么加班熬夜就頂不住了,而且,對身體也不好。特別是長期上夜班的,其實是透支身體資本,要是身體垮了,就不知道是掙是賠了。
第二個是危險系數。做現(xiàn)場加工,危險是無處不在的,做的時間長了,再怎么小心,難免都會有些工傷,小傷就算了,但要是運氣不好,也可能遭遇到重大的傷害,雖然現(xiàn)在公司都比較正規(guī)了,賠償方面都不會少。但是,我想沒有人愿意拿自己的身體去換錢吧。而做模具設計就沒有這個顧慮了,最多就是容易發(fā)胖,鼠標手,等等一些辦公室職業(yè)病,比起現(xiàn)場
的職業(yè)病要輕多了。
第三個是發(fā)展前途:這個我覺得才是最有意義的,模具鉗工或是加工做到師傅級別的時候,再往上走就是主管和老板了,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想轉到別的行業(yè)基本上得從頭來過,肯定是不劃算的。而做模具設計就不一樣了。做了幾年之后,如果厭倦了可以選擇轉向做模具工程,模具業(yè)務,產品開發(fā),這些崗位都是需要有模具設計基礎才能做好的位置。特別是產品開發(fā),做過模具設計的人轉產品開發(fā)是有很大優(yōu)勢的。而且接觸的東西都是比較靠前的,而制造業(yè)的特色就是,越靠前利潤越大,機會越多。就像金字塔一樣,最底層的就是普工,技師,銷售了。目前中國的制造業(yè)發(fā)展起來也才十幾二十多年,而且還在穩(wěn)步上升中,如果不甘心在技師的位置上做到老,轉設計是個不錯的選擇。位置不一樣了,眼界不一樣了,接觸的人事物也不一樣了,對自身也是個很好的鍛煉,以后能有什么樣的發(fā)展就要看自己的奮斗了。總之是個比技師更精彩的位置!
第三種模式就是培訓了,有的是一畢業(yè)就去培訓中心培訓,有的是做過一段時間后再去,這其中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培訓的地方水平如何。以下先討論下目前常見的幾種培訓模式::
一:大型?茖W校型:
這種大型的學校是相對于以前的職業(yè)中專的一種改進,增加了一些比較實際的東西,機床,現(xiàn)場什么的,比如比較出名的新東方,廣東的白云技校之類。不過,這樣的學校作為技師培訓還是不錯的,幾個月的時間學好一種機器的操作還是沒什么問題的。培養(yǎng)設計類的崗位就要差一點了,而且缺點是時間往往比較長,有的是以前的職業(yè)學校轉的,要幾年的時間,有正規(guī)的畢業(yè)證,這種學校比較適合高中畢業(yè)的學生,作為后續(xù)的中專,大專來學習。有的就不是這樣的,時間壓縮到一年,半年,或是幾個月。但是沒有正規(guī)的畢業(yè)證,只有該學校自己的結業(yè)證,沒有正規(guī)的效力,培養(yǎng)技師是沒有問題的。培養(yǎng)設計人才的話還是有所不足的。本人沒有具體調查過,只是根據個人經驗推算,一家之言,大家聽聽就好。
一個是崗位特性問題,設計崗位主要有模具設計,產品設計,編程等。其中編程最簡單,這個是例外,是可以在這類學校里學的差不多的。但是其他兩個是不行的。在此主要分析模具設計。因為一個合格地模具設計師需要具備的知識大概是編程的幾倍,難度也是幾倍,是很難在學校就獲得的。大致上可以分為幾部分:一是軟件,起碼需要2D,3D軟件各一個。這點就比編程多了一個。二是模具結構,這個是難度最高的了,花費的時間也最長。三是加工工藝:一個合格的模具設計必須通曉模具加工中所有的加工工藝,自然也包含NC,雖然深度不需要專業(yè)的編程那么深入,卻也不是能隨便掌握的。四是設計技巧,這點基本上要靠自己磨練了。(關于模具設計需要掌握的知識,后續(xù)文章會繼續(xù)探討)
以上四點,是一個這樣的學校很難達到的,基本上第一點可以做到一半左右,第二點一半有點困難,第三點就更難了;旧现荒芎喗榱恕5谒狞c就根本沒有了。
再一個是老師問題:這樣的學校通常是不會花費太高的工資來請資深的設計師來擔任老師的,當然不是每個學校都這樣,我愿意相信每個老師都是資深的。但即使如此,還有下一個問題。
人數問題:往往這種學校是大量招生的,一個班少則二十三十,多則五十六十。這么多學生,老師的精力分散到個人身上就很少了;钴S一點還好,能多跟老師交流,內向一點的就麻煩了,可能一學期下來,跟老師說話的時間數的出來了。
最后是教程問題,可能會有一部分采用的是正規(guī)的?茖W校的教程,那么就麻煩了,將有大部分時間會浪費在大家并不感興趣的語文,數學,英語上面了。遇到這樣的學校,建議還是感覺撤吧,完全是浪費時間,學不到東西還沒有文憑,基本上市騙人的。
真正的職業(yè)培訓,是不可能講什么語文,數學,英語的。而應該是:《機械制圖》《公差與配合》《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鉗工基礎》《模具設計》等等之類的對口的專業(yè)知識。然后還對配合大量的練習,各種類型的模具起碼得設計個幾十套才算合格。如果達不到這一點,那么教學效果也要打折扣了。
綜合起來,本人是不太看好這類的學校的了。沒有正式的文憑,學的東西也不能立刻獨立做事,學出來還是個半成品。還需要在公司磨練個幾個月才能獨立。當然,也不是完全白費,教得好的話,還是比正規(guī)的大專院校強會很多,時間上也短了很多。只是會受到比較多的因素的制約,可能比較少適合主動性強一點學生,被動一點的可能學的就少了。
二:全面型培訓中心
現(xiàn)在又很多專門經營培訓的學校,有很多是全面經營型的,也就是你想學什么他都有。什么英語,日語,財務,會計,電腦文秘,舞蹈,武術,因為這幾年模具比較火,也就加上了模具設計,編程等等專業(yè)課程。不過,真正的模具業(yè)內人士,或是培訓界內人士就知道,這樣的學校教教別的可以,教這種專業(yè)性強的專業(yè),是很難保證教學質量的。太廣了,一般沒有專門的常駐老師,很多都是臨時的,因為很多學生也是業(yè)余的,導致這類學校一般都招的是臨時老師。這個對專業(yè)的培訓來講是個致命傷。不否認老師的能力也許是有的,可是不能連貫,專注的教學,如何能保證教學質量呢?而且,各個老師的教學理念是不一樣的,學生如何適應這樣的情況呢?雖然培訓中心可能制定了統(tǒng)一的教程,進度,但是如果老師只是照本宣科又如何教出有能力的學生來呢?
還有個致命傷,就是沒有場地,沒有實際的工作場所來做示范,這點上來講,這類培訓中心還不如學校類的。至少人家有機器,有模具。
那么這類培訓中心是不是就一無是處了呢?也不是,他們的長處,我想應該是時間吧,如果要求不高,知識想學一點入門知識,倒是可以的。下了班或是休息如去上個幾節(jié)課,增加一些了解是可以的。不過,如果是想以此學到東西來轉變自己的工作崗位,基本上很難。
三:專業(yè)型培訓中心 相比全面型的培訓中心,我還是比較看好這類專業(yè)型的培訓中心的,也就是只教模具相關的專業(yè),其他的一概不講。因為專注,所以老師都是全日的,這點要比業(yè)余制的強的多。
比較項目如下: 課程:往往專注的講模具相關的知識,并適當的講一些面試技巧,工作經驗等等。這點是學校類和全面型培訓中心所沒有的。
師資:這點要看老板的經營理念了,有的老板會舍得花高工資請資深設計師來講課,有的則更相信廣告,而節(jié)約了這一塊。往往前者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后者則難說了,大家對這個行業(yè)的影響普遍不好,主要也是被這樣只注重廣告,不注重質量的搞壞了形象。這點不僅僅是培訓行業(yè),所有的行業(yè)都是這樣的。這個是中國制造也的通病啊,非是培訓行業(yè)所獨有的。我還是希望老板們不要在老師工資上太省了,結果可能不會很美妙。
本來,一個做了十幾年的老工程師,把自己的多年的經驗去蕪存青,傳授給學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這樣的老工程師是大學里基本沒有的,比起教授們的純粹理論更適合現(xiàn)實的工作。往大了說,是對中國制造業(yè)水平的推動,小了說,也是為廣大新人節(jié)約了寶貴的時間?上髅饕患p贏的事情,還是被一些目光短淺的老板給搞砸了,無奈啊。本人之所以自立門戶,也是不想在教學理論上同老板相沖突,干脆自己做老板得了。也正好來驗證自己的教學方案的正確度。
時間:一般是幾個月到半年,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來選擇,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來改,很方便。
畢業(yè)分配:全面型的培訓中心基本上是沒有這個的,以為業(yè)余學習,效果很難達到獨立做事,想介紹也只能做模具學徒,根本意義不大。而學校型的介紹的工作也基本上以鉗工學徒問為主,做設計學徒的不多。相對來講,專業(yè)型的培訓中心在這點上要好一些。但是能做到哪一步還得看公司的人脈和能力了。其實,只要學習效果好,這個問題基本上是不用擔心的。
后續(xù)服務:也就是學生工作中的問題解答,這個學校型和全面型的基本是沒有的。而專業(yè)型的要好一些,但也要看老師的了。因人而異。
費用:低于學校型,高于全面型。(給大家提個醒,學費太低的不要去。不用說太多,一個高級工程師的工資是固定的,低了沒人愿意做的。這個行業(yè)跟很多別的行業(yè)一樣,貴了不一定是好的,但是便宜的一定不是好貨。所謂物美價廉只是一種不現(xiàn)實的妄想而已。雷鋒已死。指望一個老工程師貢獻自己多年經驗,卻只拿微薄的收入,對他是不公平的。憑什么呀?)
培訓效果:綜合以上種種,最終的培訓效果肯定是要比學校型和全面型要強的,強到合作程度最后還是得看老師的了。老師往往是比學校更總要的條件啊。
四:小型培訓中心
這種培訓中心往往個人性質比較重,一般是以工作室性質的形式存在,有的以此為唯一業(yè)務,有的是兼職接單設計。以下比較這種模式的優(yōu)缺點:
課程:往往帶有很重的個人色彩,是否合理這個就不好說了,一般來講,只要師傅經驗足夠,是問題不大的。除非師傅本來就沒多少水平,濫竽充數的,這就沒有辦法了。
師資:一般來講,能自己出來自立門戶的都不是水平太差的,不然早餓死了,只是看能力強到什么程度或是是否全面而已。一般來講,應該是要比其他模式的老師要強的。但不是絕對。因為專業(yè)型的培訓中心也有可能挖來大神坐鎮(zhèn)的!這樣的學校,學生們有福了哦!其他的就不好說了。當然,也有自身能力強卻不肯教,或是不會教的,那么這樣的也不會長久的,因為這種培訓中心基本上是靠口碑生存的了,因為規(guī)模太小,資金有限,不可能像其他模式的那樣大量打廣告。是以這樣的培訓中心往往沒什么名氣,不可能有廣告牌,宣傳單什么的了。
時間:跟專業(yè)型的差不多。
畢業(yè)分配:跟專業(yè)型的差不多,而且,因為人數要少很多,分配壓力小,要更好解決一些。
后續(xù)服務:是幾種模式中做的最好的,也是因為人數問題,所以可以保持長期的關系,長年提供技術支持,這樣也是一種比較隱性的優(yōu)勢。
費用:跟專業(yè)型差不多,有的略高,有的略低。
效果:跟專業(yè)型差不多,差別主要是因為人數更少一些,老師的精力不會分散,每個學員能得到更多的關注,所以,普遍來講,應該是要更好一些的。
以上就是本人對培訓行業(yè)現(xiàn)狀的一些分析和簡介,一家之言,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討論,以上基本上是多年所見所聞之總結,有一些觀點是推測,未經考證,希望大家不要太計較,參考著看下就好。目的也是為廣大模具新人作參考,選擇什么樣的地方學習還是要自己多考察考察,最好是多看幾家,多比較比較。還有不要急著交學費,多問問以前的學生效果如何,如果感覺不妥立刻走人,不要有什么不好意思,大家的錢來的都不容易。要是被一個水平不行的地方騙了,損失錢財是小事,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有熱情才是最要命的啊!剛出道的新人,根基淺薄,經不起折騰,事關前途,不可不慎啊!
來源:余先生的模具之路
以上是關于模具設計的相關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模具設計信息,第一時間了解模具設計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唯學網模具設計欄目,如有任何疑問也可在線留言,小編會為您在第一時間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