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論考試中有一種題型幾乎是必考題,即應用文寫作。尤其近幾年所考察的應用文越來越多元化,如短評、新聞稿、編者按等,在提問方式上也越來越靈活,比如2013年國考市地卷中第四題“假如你是H縣文化局的干部,要在有村官和社區(qū)工作人員參加的培訓班上做一次關于繁榮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的講座,綜合“給定資料8”中提供的信息,你認為應該重點講哪幾方面的內容?”對于只會死記硬背的考生來講,這種考察方式無疑是一大麻煩。那么,該如何搬開這惱人的絆腳石呢?中公教育專家在此進行分析。
首先,要以作答要求為導向。
作答應用文寫作的題目,我們要通過題干確定四個點:一是文種,二是身份,三是目的,四是特殊要求。通過這四個點對行文思路形成初步判斷。以開頭所提到這一題為例。題干設定了作答的場景,是一場講座中的講話,類似講話發(fā)言類的文書寫作。還設定了我們的身份是“H縣文化局干部”,聽眾的身份是“村官和社區(qū)工作人員”。通過題干,我們也能看出這次講座的主題是“繁榮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綜合來看,很明顯我們需要做到讓參加講座的村官和社區(qū)工作人員最終會重視起文化繁榮和發(fā)展這項工作。由此可以推斷出,在講座上至少要強調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怎么才能做好這項工作的措施等內容,如此才能達到目的。另外,還要注意這一題的問法很特殊,并沒有直接讓我們寫一份講話稿,而是問“該重點講哪些內容”。那么我們的答案就需回答“應該重點講以下內容”之類的。
其次,要以材料內容為主體。
分析題干要求形成初步思路之后,我們需要帶著這個初步思路回歸到材料中找尋相關的要點,并整合。比如上題中,我們打算去材料中找找看有沒有說到重要性、必要性及做法等相關的內容。如果閱讀材料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其他初步思路之外的相關點,也能達到我們目的,這時候是需要加上去的。同理,如果有些初步思路中的內容材料沒有提及,我們就相對應的刪除。所以,最終答題要點的選擇和確定是需要結合題目要求與材料內容綜合判斷的。
最后,要以基本常識為輔助。
僅靠題目分析和抄材料是不足以寫出完美答案的。應用文寫作還是需要廣大考生平時多積累一些應用文相關的常識作為輔助,如基本格式、正文內容、語言表達等。因此,雖然近年來應用文寫作題非常靈活,但積累常規(guī)的寫作結構和表達方式相當有必要,能我們答題打下基礎。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您關注唯學網(wǎng)。唯學網(wǎng)是一個大型的教育培訓平臺,各種類型的教育資訊應有盡有,是您獨一無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