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系列1:壞爸爸好爸爸
我出生在70年代的農村,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在孩提時候媽媽就幫我寫好了人生腳本——刻苦讀書,考入大學,進入大城市,找份好工作,結婚生子,購房買車,從此過上美好生活。幸運的是,在40歲前這一切都如愿以償;遺憾的是,人生出現(xiàn)了重大的BUG——親子教育出了問題。
一個人事業(yè)再大的成功,取得再大的成就,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遺憾,因為孩子的教育不是其他成功所能代替的。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女兒;做了兩次爸爸,一次是壞爸爸,一次是好爸爸。對于第一個孩子,我自以為是的認為,好爸爸就是為家庭努力打拼,將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上高價的補習班,給孩子定目標,關注考試成績,滿足孩子物質需要,這就是對孩子的愛。直到有一天,上高中的兒子說,跟不上學業(yè),不去上學了;失戀了,不想活了;說從來就沒有感受到父愛的溫暖,要離家出走……等等,此時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我儼然成了一個壞爸爸。因為孩子的問題,人生也陷入了一場中年危機。
你今天在教育上省下的所有,明天都會以彎路的方式重新走過。我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甚至不惜從服務多年的公司離職,尋找教育資源,不斷學習、成長自己,并愛上了教育咨詢的人生事業(yè)。結合第二個孩子的陪伴和成長,歷經10年的摸索和學習,我終于找到了怎樣愛孩子、做一個懂孩子的家長的方向。并以兩個孩子健康成長為標準,自認為正走在成為一個好爸爸的大路上。此時,結合自己從事教育、咨詢的案例和經驗,有了將這些經歷、經驗及思考,總結、分享給那些和我一樣需要學習和成長的家長的沖動。這,就是本專欄的初心。
其實,壞爸爸和好爸爸同樣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愛的方法方式不同,而愛的方法方式不同源自認知不同、理念不同、內在思維模式不同和外在行為模式不同,最終導致養(yǎng)育孩子的結果也有著天壤之別。
比如,壞爸爸懷疑孩子,好爸爸相信孩子。壞爸爸遇到問題才找方法,好爸爸相信教育是心法而不止于方法。壞爸爸喜歡講道理,好爸爸和孩子先搞關系。壞爸爸帶著情緒和孩子溝通,好爸爸和孩子溝通情緒。壞爸爸依賴學校教育,好爸爸認為,教書靠老師,育人靠家長。壞爸爸定目標,好爸爸談使命。壞爸爸教出來的孩子經常說,因為怎么樣所以才會怎么樣;你要怎么樣我才能怎么樣。好爸爸的孩子說,不管怎么樣我都要怎么樣,即使怎么樣我都要怎么樣。
好爸爸認為,比健康身體、重點學校、優(yōu)秀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健康獨立的人格。因此,好爸爸將屬于孩子責任的悉數(shù)還給孩子,看見孩子的需求,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的行為,放手讓孩子做選擇,確認孩子好的感受和結果,讓孩子有被愛、被尊重、被允許的感覺,孩子有了存在感、價值感、安全感和自信心。
壞爸爸則完全相反,控制孩子的行為,包辦孩子選擇,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孩子的情感和需求得不到滿足,行為和結果得不到許可,錯誤得不到接納,成績得不到確認,導致孩子沒有自信心,缺乏安全感,造成內在匱乏、人格殘缺。
事實上,好爸爸加好媽媽才能培養(yǎng)出好孩子。壞爸爸只會抱怨,好爸爸學會承載。壞爸爸的“壞”歸咎于有問題的原生家庭,而好爸爸的“好”締造了孩子完整的原生家庭。壞爸爸的學習是為了去苛責別人,好爸爸的學習是為了修正自己!
愛孩子是本能更是能力,從壞爸爸到好爸爸就是提升愛的能力的過程,這個過程靠的就是個人持續(xù)的學習和成長。家庭教育是每個人成長重要一課,正常學校教育沒有滿足我們的需求,傳統(tǒng)家庭中父母往往又給不出他們自己本來就沒有的東西,這正是現(xiàn)如今家長焦慮、孩子缺愛、親子關系脆弱的原因和癥結所在。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加速發(fā)展和轉型,這種因內心的匱乏和教育的缺失帶來的關系沖突和思想焦慮會更加的突出,因此,幫助百萬家庭走出親子教育困境,走向和諧幸福,成了我的人生使命。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本系列文章的分享,正是我踐行人生使命的新起點,也期望給你帶來啟發(fā)和改變,進而成為你的人生的分水嶺——閱讀此專欄文章之前和閱讀之后。
愿你和我一樣,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
內容來源:高維看人生
以上是關于親子教育的相關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親子教育信息,第一時間了解親子教育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唯學網親子教育欄目,如有任何疑問也可在線留言,小編會為您在第一時間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