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人妖99视频_国产精品九九九国产盗摄蜜臀_国产一区二区天天看片_国产精品无码AV无码_不卡的av帝国在线一区二区

您當前位置: 唯學網 » » 專題

成考專升本民法常見試題及解題技巧

來源:唯學網•教育培訓(www.printpiter.com)  【唯學網 • 中國教育電子商務平臺】 加入收藏

距離2014年下半年成人高考不到兩個月了,為了幫助備考成人高考專升本民法的考生,唯學網小編整理了一些關于民法知識點的常見試題及解題技巧,希望對考生們復習民法有所幫助。具體試題于解題技巧如下,望考生們都能了解學習。

1.民法概述

考點1:民法的調整對象

考點2:民法的淵源

考點3:民法的基本原則

常見考試題與解題技巧

1.民法概述

考點1:民法的調整對象

例1(2006年統(tǒng)考試題)

論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的特點。

【答案要點】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1)主體處于平等地位,即財產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各自獨立,彼此互不隸屬,不具有命令、服從的關系。

(2)當事人意思表示自由,即財產法律關系的參加者之間發(fā)生的財產關系,必須堅持自愿原則,這是由民事主體地位的平等性所決定的。平等、自愿的特點,也是民法區(qū)別于行政法和經濟法的界限。

(3)堅持等價有償原則,即當事人之間發(fā)生財產關系時,必須按照互惠互利、等價有償的原則進行,即獲得財產利益應支付相應對價,才能為雙方所接受。不等價的交換是違背商品經濟客觀規(guī)律的。

(4)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包括財產歸屬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因具有金錢價值的物質資料和智力成果的歸屬發(fā)生的關系,是基本的財產歸屬關系;財產流轉的基本內容是商品交換關系,其表現形式有商品買賣關系、貨幣借貸關系、貨物運送關系、物品保管關系以及知識產權轉讓關系等。

【解析】本題是論述題,考核的知識點是財產關系的特點。民法調整財產關系,但并非所有的財產關系都由民法來調整。民法只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這種財產關系所具有的特點在答案要點中已明確,在此不贅述。

例2(2010年統(tǒng)考試題)

下列社會關系中,由民法調整的是(  )。

A.甲與乙之間的戀愛關系

B.丙與丁之間的租賃關系

C.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稅收關系

D.房地產公司與其銷售部門之間的管理關系

【答案】B

【解析】本題屬于基本知識應用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民法的調整對象。我國《民法通則》第2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可見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本題中,選項C是行政關系、選項D是管理關系,雖然也涉及財產關系,但這種財產關系的主體地位是不平等的,具有隸屬關系或管理關系,因此都不由民法來調整。選項A主體雖是平等的,但不是財產關系,而是道德關系,也不由民法來調整。選項B中,丙與丁之間的租賃關系不存在上、下級之間的隸屬關系,也沒有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管理關系,雙方在租賃關系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在該租賃關系中,雙方的權利義務主要是出租方依租約收取租金,承租方依租約支付租金,體現的是一種財產關系。因此選項B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是民法調整的對象。故選項B是正確的。

【評注】(1)熟記《民法通則》第2條的規(guī)定,即我國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2)準確理解民法調整對象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特點,將民法調整的法律關系與其他法律關系區(qū)別開來。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主要把握兩點:一是要正確理解平等主體的含義,《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平等主體是指這些主體在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時,相互之間不是一方領導另一方,或者一方服從另一方,而是法律地位平等的當事人;二是民法只調整社會關系中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行政關系、管理關系、道德關系等并不由民法來調整。

考點2:民法的淵源

例3(2005年統(tǒng)考試題)

民法的淵源是指(  )。

A.民法的起源

B.民法的深度和來源

C.民法的發(fā)展歷史

D.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表現形式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基本概念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民法的淵源。民法的淵源是指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表現形式。我國民法的主要淵源是制定法。另外,習慣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成為我國民法的淵源。

【評注】對民法的淵源的概念有準確的記憶和理解,就可以輕松應對此類題目。

考點3:民法的基本原則

例4(2007年統(tǒng)考試題)

民法中的平等原則是指(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男女平等

C.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地位平等

D.民事活動的結果平等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基本概念理解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民法基本原則之平等原則的含義。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指體現民法的基本價值,貫穿于民法各項具體法律制度的基本準則。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1)平等原則;(2)自愿原則;(3)誠實信用原則;(4)禁止權利濫用原則;(5)公平原則;(6)公序良俗原則。本題涉及的是平等原則。平等原則是由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所決定的,是民法的首要基本原則。平等原則主要體現在:(1)民事權利能力平等;(2)民事主體地位平等;(3)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平等地受國家法律的保護。本題中選項A、B都不是針對民法而言的,因此不選;選項D表述錯誤,應是機會平等而非結果平等,所以也不正確。只有選項C是正確的。

例5(2010年統(tǒng)考試題)

甲在商場看中一件毛衣。標牌上的英文顯示毛衣成分是腈綸。甲不懂英文,便向營業(yè)員詢問,營業(yè)員騙其說是羊毛,甲遂買下毛衣。商場營業(yè)員的行為違背了民法的(  )。

A.平等原則

B.公平原則

C.誠實信用原則

D.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民法的基本原則。

《民法通則》第3、4條規(guī)定了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中,誠實信用原則是民事活動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原則。所謂誠實信用,是指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要誠實,講究信譽,恪守諾言,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履行自己的民事義務。誠實信用原則被稱為“帝王條款”,適用于一切民事法律制度。誠實信用原則要求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要誠實,不弄虛作假,即善意進行交易。本題中,本來毛衣成分是腈綸,營業(yè)員卻告訴甲是羊毛,營業(yè)員的這種行為本身是欺騙甲的行為,是不誠實的一種表現;正是基于營業(yè)員的這種欺騙行為,使其與甲之間形成了買賣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從而排除了選項A、B、D,故本題應選C。

【評注】應對民法的各項基本原則的內涵有準確的理解和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在具體的案例中正確運用。

常見考試知識點2.民事法律關系

考點1: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特征

考點2: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

考點3: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

考點4:民事權利的分類

考點5:自助行為

常見考試題與解題技巧

2.民事法律關系

考點1: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特征

例6(2009年統(tǒng)考試題)

下列社會關系中,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

A.甲因違反交通規(guī)則被罰款

B.乙在銀行存款

C.丙代甲交作業(yè)

D.丁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

【答案】B

【解析】本題為基本概念運用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民事法律關系的特征。民事法律關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規(guī)范調整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民事法律關系具有以下特征:(1)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2)民事法律關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實而形成的社會關系;(3)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本題中選項A、D都屬于不平等主體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選項C雖然主體具有平等性,但它是當事人之間自主形成的關系,不屬于民法調整的范圍,不會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因此選項A、C、D都不正確,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2005年統(tǒng)考也出現過類似的題目:下列選項中,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A.公民甲向稅務機關納稅,B.政府向某災區(qū)撥款,C.公民乙向某山區(qū)小學捐款,D.違章司機丙被交警罰款,答案選C。)

【評注】(1)應熟記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2)在熟記概念的基礎上,準確地理解民事法律關系的特點,并做到能夠在具體的事例中予以準確辨析。

考點2: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

例7(2008年統(tǒng)考試題)

下列選項中,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

A.戀愛

B.招待朋友

C.潮起潮落

D.出生

【答案】D

【解析】本題為基本概念理解應用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民事法律事實的認定。

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首先必須以相應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存在為前提。但是,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存在并不能直接導致具體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只有當民事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客觀現象出現時,才能導致具體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這種能夠導致具體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就是民事法律事實。它可以是與人的意志無關的時間或者狀態(tài),也可以是與人的意志有關的事實行為或者法律行為。本題中,選項A和選項B盡管是行為,但都是不受民法調整的道德關系,也不會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故不正確;選項C是一種自然事實,也不會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因此也不正確;只有選項D這種事實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故選項D是正確的。

【評注】(1)熟記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

(2)在對是否是民事法律事實的辨析上,應牢記不論事件還是行為,只有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才能稱之為民事法律事實。

考點3: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

例8(2004年統(tǒng)考試題)

下列現象中不屬于民事法律事實中行為的是(  )。

A.甲將乙打傷

B.乙將其手表丟人江中

C.丙自殺身亡

D.丁下落不明滿3年

0% (0)
0% (10)
已有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