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教育部出臺《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各地從2013年春季學期起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陳振濂教授認為,書寫實踐應是國民基本文化技能,書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讓每個人都成為書法家。作為中國第一批書法專業(yè)研究生,陳振濂教授認為,學習書法是用很長的精力致力于一件看則單調(diào)的工作,中小學生學習書法不但能增強對漢字的親情,而且能鍛煉青少年的性格,讓他們沉得住氣,也就是所謂的“修身養(yǎng)性”。
周鳳甫在談到書法教育的目的時也指出,書法教育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寫一手好字,了解傳統(tǒng)文化,并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書法教育的真正落地,應改變以升學為目的的教育觀念,學習書法蘊含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以塑造健全、獨立的人格,國民的審美能力才會變得豐盈而具有想象力。
在談到當前的書法教育體系時,陳教授認為,目前的書法教育體系主要旨在培養(yǎng)書法家,而目前書法教育更需要培養(yǎng)出大批的書法老師,以滿足“書法進課堂”的需要。而“書法進課堂”,師資是關鍵。為此陳振濂教授牽頭啟動了名為“蒲公英計劃”的公益培訓活動,面向全國培訓中小學書法老師。“蒲公英計劃” ,先期推出“3個100”,即3年內(nèi),每年拿出100萬元成立專項基金、在全國招收100位老師、累計面授書法課100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