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一塊心病,目前,中國正在努力改善國內的足球運動。將發(fā)展校園足球作為改善中國足球的主要策略,從孩子抓起,從文化上糾正大家對足球的偏見,希望能將足球事業(yè)發(fā)展的越來越好,讓中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深化足球改革,應先破除文化障礙
一、發(fā)展校園足球
改善中國足球的首要策略就是發(fā)展校園足球,校園足球是中國足球的希望。美國Kennesaw State大學的終身教授王晉說,足球項目的特點一是要求較好的體能,二是要求集體配合。推進足球改革,抓校園足球能鍛煉團隊合作意識,凝結精神,加強團結。但是中國獨生子女居多,傳統(tǒng)觀念認為運動員往往頭腦簡單,家長對教育的期盼,使得他們不愿意讓孩子踢足球。
二、消除對足球的負面情緒
除了發(fā)展校園足球之外,還需要改善大家對中國足球的看法,消除大家對足球的負面情緒。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博士路云亭也認為,國人對足球充滿負面性理解。足球是游戲,而國人對游戲一向充滿文化性歧視,正是這種歧視導致了中國民眾對足球一直有一種抵觸情緒。路云亭進一步闡述道,現(xiàn)代足球是牧場文明的延續(xù)品,而中國在漫長的時間內都一直是農業(yè)國,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牧業(yè)文明缺乏集體性記憶,因此,也很難認同奔馳在綠草地上的足球人的正面價值。包括足球在內的體育,本應是生活的一部分,但體育與生活、社會的割裂,也使中國足球陷入尷尬的處境。
三、健全中國足球法制
最后,還要健全中國足球法制。路云亭認為,1994年以來,足球職業(yè)化的改革失敗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制不健全。足球改革和中國的社會改革具有同步性,中國社會生活中所有的問題在足球世界中同樣存在。法制精神的本質是承認人性惡,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限定人性之惡的嚴密法規(guī),但是,從假球黑哨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國的足球競技還較為原始,更需要制定嚴密的法律法規(guī)。
以上為改善中國足球的三部曲,以供大家查看了解。如需獲知更多足球的相關資訊,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wǎng)文藝體育欄目球類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