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漢語教學,每一個中國人都非常熟悉。但是,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教學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也日趨增多,對外漢語教學已經引起國內外教育界等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漢語文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是兩碼事,具體有哪些不同呢?
1、教學對象與教學語言不同
對外漢語教學,亦稱漢語國際教育,其最明顯的也是最主要的兩大特征就是“對外性”與“國際性”。而漢語文教育這兩特征不是很明顯,原因很簡單,中國老師在國內教本土學生,如今大多語文老師講課用的是普通話,但也有一些地方語文老師用漢語方言講課。
對外漢語教學中,雖然目前教師主體大多為母語為漢語的華人,但其教學對象與語文教學對象不同,學生主要是母語非漢語的海外華裔后代及國外朋友,同時包括除漢族以外其他民族的朋友。老師最起碼得熟練運用雙語教學,有必要情況下,需要靈活運用多語教學。
顯然,教學對象的不同與教學語言的不同,決定漢語文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屬于兩種不同的學科,不可同日而語。多年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儒森漢語趙老師說,一種語言,兩個學科,兩種教法,教學對象的不同,要求對外漢語教學必需從教材編寫、課題講授、教學語言等方面,考慮到母語非漢語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接受程度,特別是學習目的。但是,不能說漢語文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毫無關聯,相對而言,兩者既是分開獨立的關系又有著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關系。
2、教學內容不同 跨文化教學與否
教學對象的不同進而決定教學內容的不同。打開對外漢語教材,會發(fā)現與中國的現行中小學語文課本有著明顯不同,語文課本里面沒有的內容,在對外漢語教材里面卻是教學重點;語文課本里面的重點內容,在對外漢語教材里面卻未必能找到;更值得注意的是,同樣的內容,比如一首唐詩,語文課本與對外漢語教材,各自在編排、學習知識點、理解重點難點等方面,有著明顯不同。
不容忽視的是,對外漢語課堂上面對的是國外學生,或是教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的小孩子,或教來自韓國、日本、新加坡的小學生,或教來自俄羅斯、澳洲、南非的中青年及社會各界人士。國外諸多學習漢語的朋友,母語非漢語、思維與中國人思維有一定差異,這些學生學習對外漢語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跨越自己的母文化學習另一種文化的過程。
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而言,講授對外漢語課程,首先要具備強烈的跨文化意識,運用多種語言思維,在教學實踐中恰到好處地把跨文化理念融入其中,結合漢語與學生母語的異同、中西方文化差異等,引導學生超越自身母語及思維習慣更好地學習漢語。比較而言,中國的語文老師,站在講臺上,面對的是中國學生,雖然師生在年齡、性別、地域、家庭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異,但畢竟母語同為漢語,文化同為中華文化,文化差異對教學效果影響比較小。
唯學網是一個大型的教育考試培訓平臺,各種不同形式的教育資訊內容與考試信息盡在其中。要想了解更多對外漢語教學相關信息內容,如對外漢語教學行業(yè)新聞、對外漢語教學試題等,請隨時關注唯學網語言培訓欄目漢語培訓頻道,小編會第一時間為大家更新跟進最新信息。如有任何疑問也可在線留言,小編會為您在第一時間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