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語文考試中,古詩詞是考試中常出現(xiàn)的考點之一。在備考的過程中,常常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不但耽誤時間,還不能理解文章中的含義。為了幫助大家有效率的備考,特為大家整理了有關(guān)2016年中考語文古詩詞《登飛來峰》的重點解析,供大家參考學(xué)習(xí)。
中考語文古詩詞重點解析:《登飛來峰》
【原文】
《登飛來峰》
作者: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翻譯】
譯文一: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
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那遠(yuǎn)眺的視野,
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yuǎn)心胸寬廣。
譯文二:
在飛來峰上有一座高八千尺的寶塔,
聽說在雞叫的時候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朝陽,
不怕天空中的浮云遮擋住我的視線,
是因為我身在高處,天下的事物我一覽無余。
【重點字詞】
(1)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yīng)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瑯琊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飛來,故名。
(2)千尋: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聳。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漢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云之障白日也!碧评畎住兜墙鹆犋P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5)緣:因為。
(6)眼:視線。
(7)塔:鐵塔。
(8)最高層:最高處。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決策層。
(9)雞鳴見日升:雞鳴時可以望見太陽升起。
(10)尋:長度單位,古代八尺為一尋;
(11)聞:聽;
(12)畏:畏懼,害怕;
(13)遮望眼:遮住遠(yuǎn)望的視線;
【同步練習(xí)題】
《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詞語積累:
千尋:緣:眼:
最高層:
2.這首詩處處寫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實寫眼前景,又比喻,指現(xiàn)在一般用來比喻。詩中的“最高層”,字面是指,實則指。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表達(d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人生哲理。
4.這首詩中正面寫飛來峰高的詩句是;側(cè)面寫飛來峰高的詩句是
5.這是一首哲理詩,其表達(dá)特點是。第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暗寫自己之高,為下文。
6.本詩選自,作者,字,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
,“”之一。推行新法失敗后罷官隱居,病死于江寧鐘山,贈太傅,謚號“文”,又稱。被列寧譽(yù)為“”。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句詩,與王之渙的詩句“,
”相似:前者表現(xiàn)一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yuǎn)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xiàn)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這句,與蘇軾詩“,”也是一脈相承,王安石是從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rèn)識達(dá)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rèn)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著座右銘。
【答案九】1。古以八尺為一尋,.極言塔高。因為。視線。最高處,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決策層。2.奸佞的小人,當(dāng)時保守勢力。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千尋塔的最高層政治上的最高決策層3.表達(dá)了詩人對保守勢力的蔑視,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不畏艱險、不屈服于舊勢力的勇往直前的堅定決心,自信向上的積極進(jìn)取的人生態(tài)度。只有站得高,看得遠(yuǎn),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4.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5.把抽象事理寓于具體形象中,借景抒情,形象生動自己的立足點千尋作鋪墊6.《臨川先生文集》王安石介甫王荊公改革家“唐宋八大家”王文公中國十一世紀(jì)偉大的改革家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達(dá)標(biāo)測試】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①這首詩中,"浮云"一詞的寓意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詩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體形象中。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1分)②只有站得高,看得遠(yuǎn),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意思對即可,2分)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浙江金華2006登飛來峰
①這首詩中"浮云"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②你從這首詩中領(lǐng)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①指困難、挫折、障礙等。②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yuǎn)。(任何時候都不要怕困難、挫折)
四川廣安2011登飛來峰
10.對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dá)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jìn)的勢力。
C.詩人登高遠(yuǎn)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guān),既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作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
1、這首詩中正面寫飛來峰高的詩句是;側(cè)面寫飛來峰高的詩句是。
2、這首詩處處寫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實寫眼前景,又比喻當(dāng)時的保守勢力。詩中的"最高層",字面是指千尋塔的最高層,實則指政治上的最高決策層。
3、這首詩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說說"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一句所蘊(yùn)涵的哲理。
5、詩中與"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
6、這首詩中,"泘云"一詞的寓意是什么?
7、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寫作"只"字,你認(rèn)為哪一個字更好,為什么?
8、這是一首哲理詩,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為下文作。
9、王安石被列寧譽(yù)為"中國十一世紀(jì)的改革家",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政治抱負(fù)呢?
10、這首詩前兩句,后兩句。前兩句為后兩句,后兩句為前兩句。這是將與結(jié)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答案】
1、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2、千尋塔的最高層政治上的最高決策層
3、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jìn)取精神。
4、只有站得高,看得遠(yuǎn),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5、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6、(當(dāng)時的保守勢力)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
7、"自":在詩中是自然之義,用在此處使詩句的原因解釋不來得絕對;"只":在詩中念起來通順上口,更符合詩人的處境和心情。
8、千尋(見日升)鋪墊。
9、本詩表達(dá)了他對保守勢力的蔑視,以及要進(jìn)入最高統(tǒng)治層,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jìn)取精神。
以上內(nèi)容是關(guān)于中考語文古詩詞重點解析的介紹,唯學(xué)網(wǎng)小編提醒,關(guān)于中考資訊、中考政策、學(xué)習(xí)指導(dǎo)等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請繼續(xù)關(guān)注唯學(xué)網(wǎng)。小編會第一時間為大家更新跟進(jìn)最新信息,如有任何疑問也可在線留言,小編會為您在第一時間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