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有關信息,天安門曾在40多年前進行秘密翻修過,用去6公斤的黃金進行修繕,其實天安門的翻修并不簡單,特別是城樓要保持原貌,需要考慮的事項非常多,一磚一瓦都需要經(jīng)過精細的計算,所以就需要工程人員有非常專業(yè)的經(jīng)驗,才能保證天安門原貌。
天安門其實要保持原貌是非常不易的,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定期修繕就是非常重要的。天安門城樓翻建要求保持原貌,其中最大的改動是考慮到毛主席在天安門檢閱時,要從城樓前廊下三步臺階才能走到正中的檢閱位置。方案準備調整前廊臺地面坡度,變?yōu)橐徊脚_階。后來覺得留下這一步臺階也不便,干脆取消了臺階。一些相關單位還對天安門的翻建工程提出了建議。由于以往天安門城樓照明燈具質量差、光亮度不足,不便拍攝國家領導人接見群眾和外賓時的全景。于是中央新聞電影紀錄制片廠提出,適當增加碘鎢燈,電氣回路增加至12個,容量增加近4萬瓦。這些都被融入到施工方案中。工程人員還在一些細節(jié)上做了處理,如毛主席常用的休息室,原來安裝日光燈,因為容易出毛病,技術人員改用更穩(wěn)妥的小花燈。原來大廳內縱橫交錯的明設電線全部改為暗裝,易滲水結凍的水暖管道變成暗溝,電熱開水爐由后廊移到檻墻內,等等。從細微處消除不安全的隱患,顯示出當時人們高度的責任感。
想一些特別的位置,是不允許有一分一毫的偏差,所以特別要求技術人員的經(jīng)驗。國徽要對準北京中軸線,不能有一絲一毫偏差,周總理自始至終都關注著天安門城樓的重建工程。天安門正脊兩端原來是龍的形狀。但在重建時,對圖案和彩畫的處理出現(xiàn)了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古建筑應當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修建;另一種意見是,傳統(tǒng)的都是“四舊”,屬于封建內容,新中國的天安門應具有革命意義,要用葵花向陽和延安寶塔等圖案代替。兩種意見相持不下。周總理看完報告后說:“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原主體部分不要改。”天安門城樓竣工前夕,懸掛國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工作組經(jīng)過反復挑選,最后將這項神圣的任務交給了姚來泉。當時的國徽是由北京雕刻廠制作的,直徑1.7米,需要8個人來抬。按要求,國徽的位置要對準北京的中軸線,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差。懸掛時,技術人員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的中軸線上,用經(jīng)緯儀對準天安門城樓,即經(jīng)緯儀中的線要和國徽上細如發(fā)絲的中心線重合。姚來泉根據(jù)技術人員左右手示意的兩面黃旗,不斷地調整國徽的位置。整整用了一個上午,才把國徽準確無誤地掛在了北京中軸線的位置上。
天安門城樓的重建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開工,到1970年“五一”前竣工。其間,外面來往群眾看不到里面施工的任何情形,只是在1970年“五一”后,覆蓋了110天的神秘大棚被拆除,人們突然見到煥然一新、金碧輝煌的城樓,欣喜萬分,流連徘徊,哪能想到它已是一個功能先進、裝備現(xiàn)代的全新建筑。
唯學網(wǎng)是國內最具價值的教育培訓與互動學習平臺,致力于為考生提供第一手的教育資訊與院校教學服務,因此考生如若獲知其他關于更多工程管理的所有相關信息,請密切關注唯學網(wǎng)。